行业新闻 » 周少奇|唯有地球,人类家园

环保小图.png

  “茫茫宇宙,浩瀚无边;唯有地球,人类家园!作为一名环保科技工作者,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对于环境保护,我国知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教授曾经发出这样的呼吁。

1682577489(1).png

    周少奇与团队新研发的微动力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实现工程应用

     20年前,从条件优越的沿海发达地区广东来到条件艰苦的贵州,周少奇就矢志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开展环境生物技术领域的原创及应用研究,把自己最好的年华全都献给了祖国西南。

     

       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都源于周少奇对于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的一片赤子之心。在几十载的科研征途中,周少奇面向国际环境科技前沿锐意创新,突破了国际上生物脱氮除磷研究领域120余年无法逾越的难题,将自己的原创理论与新技术推  广应用于城市污水、农村污水、炼油废水、化肥废水、垃圾渗滤液等领域的污水治理工程,为国家首批建设的贵州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我国西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凭借他在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突出贡献,周少奇获得了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杰出专利发明奖、最佳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并获何梁何利奖、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重要奖项。行百里者半九十,致胜利者积跬步。脚踏在贵州这片熟悉的土地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周少奇心中对于环境生物学研究的热爱历久弥坚。

 

   大胆跨界:结缘环境生命科学

   跨界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选择。在周少奇的眼中,一切选择的初衷均来源于热爱。与大多数理工男不同的是,从小周少奇就热衷于文史、哲学等多学科的思想文化。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少时,周少奇在《沁园春·长沙》的震撼下,立下科研创新之志。如今,在科学研究的世界里,他身上始终带有学科交叉不拘一格的思维,也从不畏惧科研世界的冒险与挑战。


1682577857(1).png

周少奇(右三)带领团队深入喀斯特地区污水处理一线进行实地调研考察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20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加快了当地的工业化进程,严重的水污染和水危机也随之而来。

   

   为更好地了解贵州省情,周少奇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研,足迹踏遍全省85个县(市、区)。通过深入调研,周少奇发现:贵州和西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刚刚起步,技术还很落后,与其他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污水处理厂无法保证正常稳定运行,严重缺乏技术支撑。作为一名环境科研工作者,他当时就下定决心要改进贵州的污水处理技术。


   通过与四川、山东的企业与专业设计院产学研合作,他引进了先进适用的一体化氧化沟等污水处理技术,同时,通过专利实施许可,他与专业设计院合作,将生物脱氮除磷的新技术原理和耦合工艺与设备应用于新型污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并在贵州、四川、山东、广东、新疆等全国20余个省区进行推广示范和产业化应用。


   另外,针对困扰我国西部地区(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60多年的农村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难题,周少奇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提出技术创新方案,获得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支持。在创新理论的支撑下,周少奇领衔团队在乡镇级、村组级、散户级农村污水处理系列成套化技术与装备方面开展刻苦攻关,已在新型一体化乡镇污水、自流式无动力村组农村污水、分散式微动力农村污水处理新技术与装备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通过产学研合作与专利实施许可,他带领团队建设了一批示范工程,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环保科技支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20多年的创新实践,周少奇有关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原创理论与科研成果,已形成国内外专利150余项(获中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专利授权100余项)。秉承链式科技创新理念(以工科为例,全链条的科技创新包括:科学理论创新、技术原理创新、工艺创新,设备研制、装备研发、工程示范、产业化应用),倡导论文成果的实用性与“六化”(工艺化、设备化、工程化、产业化、标准化、社会化);结合国家环保事业重大需求、特别是贵州和西部环境保护的实际,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针对喀斯特地区特点,推进城市污水、农村污水、化肥废水、炼油废水、垃圾渗滤液,以及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河道治理修复等方面的实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现已逐步在全国20多个省区实现了工程推广和产业化应用。合计处理污水量高达20多亿吨/年,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周少奇仍以饱满的精神与态度,投入各项工作中。科学研究、产业应用、科技扶贫、乡村振兴……周少奇心中牵挂的事情还有很多,即使在回家路上的零碎时间,他的大脑也从未停止过思考。环境问题事关千秋万代,是为人类谋福祉的伟大事业。“能投身于这项事业中,是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最大的价值与乐趣。”周少奇说。


眺望贵州大地,周少奇思绪万千。环境之功,又岂在朝夕。今后,结合贵州和西部的环境发展状况,他还将继续用环境生命科学来书写答案。


返回顶部